从集装箱到文旅地标!中建机械产改如何培育“箱式房”创新工匠人才?
“公司围绕产改各项要求,建立相应激励机制,鼓励职工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我正是一名受益者。从刚入职的技术新人,成长为独立设计一个项目的设计师。”5月27日,中建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技术员张建飞说,“我现在负责的廊坊市广阳区多彩小镇项目,就是用60多个箱式房,通过独特造型设计和色彩搭配,组合成19栋小楼,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
技术人员设计的不同规格的箱式房。
集成房屋展示区。(无人机拍摄)
集成房屋展示区。(无人机拍摄)
由箱式房搭建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职工使用吊车移动箱式房框架。
据了解,又“快”又“好”是箱式房最大特点。“快”是模块化建筑以集装箱为载体,将建筑体分成若干个空间模块,在工厂内精装修清洁,运到工地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拼装;“好”就是箱式房可量身订制,形成多样空间组合。
中建机械有限公司集成房屋事业部总经理刘彦军介绍,“我们的集成房屋产线主要研发方向为文旅产品、储能产品及模块化模拟建筑产品。近年来,公司通过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动力、提高产业工人收入水平、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等举措,突破堵点卡点,科技成果转化1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14项,通过国家级成果评价中心审查,2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职工在“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读书学习。
职工在“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学习交流。
职工在加工箱式房面板。
在该公司由新型箱式房搭建而成的河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耿贵军创新工作室,汇聚了24名技术人才,每天在此头脑风暴、技术攻关。近年来,工作室及成员先后获得中国建筑第四届青年创新创效大赛铜奖、中国建筑科技发明奖等荣誉称号。
“百变”箱式房成为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新阵地,截至目前,该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93人;正高级职称(教授级高工)5人,副高级职称33人;专业从事技术研发人员42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27人。
图/文 记者郑荣玺 林峰 郭成